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管理登录
首 页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 食品行业
万能的塑料 紫菜粉丝什么都能做?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3-07 【收藏】 【打印】

曝光”“塑料紫菜问题的网传视频里,一位市民泡发了某品牌紫菜,称要看看这是什么做的。伴随着揉搓和拉扯的实验,该市民口中振振有词,直截了当地判断这(紫菜)都是黑塑料袋做的”“嚼不碎、扯不断、还有腥臭味。而揭露”“塑料粉丝的网传视频拍摄手法和塑料紫菜如出一辙。一名女子点燃某品牌粉丝,粉丝迅速冒出火花并且越烧越旺,该女子一口断言,比柴火还好烧的粉丝是塑料做的,而且还添油加醋地说前两天吃了不知道有没有事”“隐隐约约还能看到银光粉。这些流传视频里的现身说法戳中了人们的痛点,再加上眼见为实,很容易让人对此深信不疑。

 

传谣塑料紫菜塑料粉丝的视频截图

事实上,这些简单粗暴的打假实验,毫无科学性之言,得出的结论也非常武断。此前,腾讯新闻较真平台已经撰文介绍过,紫菜颜色深、撕不断、嚼不碎、有腥臭味原本就是其自身的特点,并不稀奇(《紫菜是废弃黑塑料袋做的?别信!三招教你分辨》);而粉丝的成分基本上都是淀粉,这些干燥的有机物一点就着也不奇怪(《比柴火还好烧的粉丝?可能要烧得官司上身了》)。

  换句话说,流传视频是在伪打假真传谣,一手助推了食品安全领域的塑料神话

  其实,识破塑料神话并非难事,但网传视频却极误导人。

  即便不懂与特定食品相关的详细科普信息,要分辨某种食物是不是塑料做的也并非难事,因为塑料特性和吃的食物相比区别很大。

  以塑料大米为例,网上曾流传一段塑料大米加工的视频,但其实视频展示的不过只是再生塑料颗粒的加工过程,和大米八竿子打不着关系。不过,识破这则谣言,也无需知道视频里到底在做什么。因为拿塑料颗粒假冒大米会很容易被识别出来,根本骗不了人,比如同样泡在水泡,塑料颗粒会浮起来,而大米会沉下去,且两者的口感也完全不一样。商家没有可能造假还留这么大一个破绽,这么干纯粹是惹火上身。

  同样,造假塑料紫菜塑料粉丝也纯属费力不讨好。塑料薄膜和正常紫菜也非常容易区分,比如浸泡时,干紫菜能够吸收大量水分,被成功泡发,相比之下,塑料浮在水面上,不能吸水。粉丝亦是如此。简言之,如果造假这么容易识破,商家绝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且,不少专家均提到,塑料加工的成本可能要比食物加工要高得多,商家也不可能做亏本造假的事。

左边为塑料颗粒,右边为正常大米,两者外观上差别很大

  虽然道理简单,但流传视频还是成功忽悠了不少人。关键之处在于视频内容避重就轻,而且镜头前的人刻意误导观者——假如不看标题、不听声音,只通过画面来辨别食品真伪,你或许对此会打个大大的疑问。这就像魔术表演里的障眼法,正所谓三分魔术,七分表演,为了不露馅,魔术师会引导观众的注意力焦点,比如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右手上,而真正做小动作的左手却被人忽视。网传视频里的主角也是用肢体和语言表演来误导网友,包装上了令人信服的打假外衣,但内容实则错漏百出。

  而且不少人对食品造假有先入为主的立场,就更容易被谣言牵着鼻子走

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人们的理性判断

  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很敏感,而且食品造假在不少人心里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正是这种先入为主的立场,让这些人更容易被谣言牵着鼻子走。比如,在还没点开视频之前大多数人先看到了惊悚的标题——《黑色塑料袋做成紫菜!现在的无良商家真是狗血!》《一市民声称买到塑料做的紫菜!》等等,这次刺眼的语句先行一步印在观者的脑子里,而后的视频内容只是加强了食品造假成立的观感。

  确认偏误是这种信念加强的状况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指的是人们一旦认定一件事的性质,或者一旦先入为主的印象占了上风,就很难消除,因为人们会倾向于一遍一遍验证自己的偏见。在塑料神话的传播中,这种认知偏差起了很大作用。网友们用视频内容来支持自己已有的偏见,并且以不法商贩为了利润造假来合理化自己的猜想。此时,不论视频内容存在多大疏漏也会被忽视,视频中的错误逻辑(不易扯断的紫菜、容易燃烧的粉丝是塑料做的)也会被认可,转发信息时情绪宣泄要远大于理性。

避免踏入认知雷区而轻信谣言,需要常保持怀疑的态度

  事实上,除了塑料神话外,食品领域还有各式各样的谣言,比如激素神话(肉鸡肉鸭速成全靠打激素、避孕药培育出无籽葡萄等)抗癌神话(XX食物抗癌等)”“化学恐惧症(食品添加剂致癌等)等等。大多数谣言的传播机制大同小异,可能只是为了骗点击率,夸张、杜撰的内容披上打假”“有干货的外衣,外加速看”“快为家人转发等字眼,得以一传十,十传百。

每天接触那么多的信息,普通人该如何避开认知雷区呢?首先,对任何热门转发的信息要保持怀疑态度,将质疑而不是盲目从众作为一种条件反射,尤其是当某些内容已经触动了你内心警铃的时候;其次,看穿障眼法,不要只关注信息主动告诉你的内容,而要发觉信息省略传达的内容;此外,直觉判断抵不上科学验证,别着急马上分享或者下结论,尝试先找找相关信息,或许在你看到谣言之前,已经有靠谱的辟谣出现过了

(宜春市食品稽查支队 李云松)

上一篇: “塑料紫菜”谣言波及至少五省市 公安机关抓获18人
下一篇: 微信网络传言盛行,“塑料紫菜”是真是假?
主办:365官方网站  地址:宜春市宜阳大厦行政中心西座七楼  邮编:336000
制作维护:365官方网站秘书科  联系电话:0795-3551360
    赣ICP备05003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