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管理登录
首 页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饮食用药常识
治谣丨谣言,STOP!让食品谣言止于联防共治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9-08 【收藏】 【打印】

 近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食品安全谣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主动公开政务信息,加强动态监测,及时组织辟谣,落实媒体抵制谣言的主体责任,严厉惩处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

  随着食品网络谣言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社会多方加入,食品网络谣言治理成效显著。有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有44例食品谣言事件涉谣者被追究刑事责任或者行政责任,网络舆论空间得到有效净化。

  在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就如何治理食品谣言召开的专题座谈会上,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食品谣言治理逐渐显现预防先行、精准拦截、联合打击等特点。下一阶段,应严格落实各方,尤其是企业和媒体的主体责任,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充分发挥技术手段作用,建立更加畅通的多方联动机制,打好食品谣言治理攻坚战。

涉谣企业辟谣当先 

  《通知》明确要求,谣言涉及的当事企业是辟谣的第一责任主体。对谣言明确指向具体企业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责成相关企业发声澄清。新闻媒体、网站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涉食品安全新闻的内容和导向管理,积极营造抵制食品谣言的社会舆论环境。

  在上述座谈会上,专家们就此发表看法。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健康传播研究所副所长苏婧认为,作为利益相关主体,企业有责任进行辟谣,达到“权责匹配”。苏婧呼吁企业主动运用法律的武器进行维权。

  知名食品科普专家、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表示,目前情况下,在操作层面上企业应对谣言还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企业缺乏资源和能力,也不清楚如何辟谣效果最佳,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统筹安排。

  总局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颜江瑛表示,对于食品谣言,从保护公众健康的角度,政府一直走在最前面,也鼓励企业往前走,担负起责任。

  据悉,今年上半年,金龙鱼,蒙牛等企业针对损害自身利益的谣言,积极发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在履行辟谣主体责任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座谈会上,媒体的责任也被反复提及。中宣部新闻局文化新闻处处长赵江涛表示,阻断谣言、澄清谣言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媒体须及时传播权威声音,阻断谣言。

  多家自媒体平台在治理谣言方面有所作为。据腾讯“较真”平台的策划主管奚应红介绍,今年3月起,腾讯就开始搜集信息,制作发布每个月最受关注的谣言榜单。微信平台中的疑似谣言信息一旦被确认,则及时打戳,标明为“不实信息”。

  新浪微博辟谣组工作人员张杰表示,对于虚假信息,新浪微博会在打标签的同时保留其内容,供大家阅读,以提高公众的辨别能力。前一段时间热传的“香蕉浸泡不明液体”的相关信息就是经过权威确定后打标处理的。据悉,新浪微博计划公开向社会招募2000名监督员,要求其利用业余时间监督网络空间,防止谣言产生。

以正压邪技术发力 

  由于食品谣言大多数通过网络技术传播,因此利用网络技术手段阻断谣言传播则更为精准必要,目前多个部门正在深入探索以正压邪的有效手段,以网治网首当其冲,及时发现谣言、阻断谣言传播,取得进展。

  总局下属中国健康传媒集团已建立谣言数据样本库。据该集团旗下天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运营负责人介绍,谣言样本库包含3万条谣言,在分析已知谣言样本的基础上,能通过判断文本相似度,自动对疑似谣言进行标记。他们正在尝试以机器深度学习算法,实现更加精准的食品药品谣言识别。该谣言样本库已受到多个部门和多家媒体的关注。

  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数据信息处负责人马勇透露,目前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正着手建立“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旨在打造一个包括部委司局、地方网信办、媒体等在内的网络资源平台,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置谣言,以期在粉碎谣言、净化舆论环境、提高媒介素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有序有力治理谣言 

  上半年,相关部门发挥联动作用,对食品谣言加大整治力度,实现处罚到人。如“金龙鱼地沟油事件”“椰果饮料会吃死人”“陕西榆林幼儿园偷换变质鸡蛋”等食品谣言涉谣者均被追究刑事责任,其他食品谣言的大多数涉谣者被行政拘留。

  苏婧认为,上半年食品谣言治理效果明显。钟凯也表示近期食品谣言生存空间在不断压缩,还应归功于相关部门谣言治理迅速有力。

  颜江瑛强调,新时期食品谣言治理须用好“联”字诀,多部门、多种手段、多家媒体一起发力。权威信息的主动发布是辟谣的最好手段,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应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加强科普宣传,形成政府部门、企业、专家、媒体、研究机构“五位一体”的联动机制,运用法律武器和技术手段,坚决治理食品谣言。

  颜江瑛表示,近年来,总局不断加大食药科普工作力度,以挤压谣言生存空间。上半年,总局官网连续发布多批食品、药品类谣言汇总;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重视科普信息传播力,制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动画视频,食药监管人员深入社区进行广泛宣传,以增强公众抵抗谣言的免疫力。最近,多部门已开辟“绿色通道”,形成辟谣联动机制,“旧谣重炒”实现24小时内辟谣。

文/中国医药报记者 刘云涛

 

上一篇: 专题辟谣丨红枣与虾皮同吃中毒?“虾扯”
下一篇: 专题辟谣丨葡萄“白霜”不是农药,是果粉!
主办:365官方网站  地址:宜春市宜阳大厦行政中心西座七楼  邮编:336000
制作维护:365官方网站秘书科  联系电话:0795-3551360
    赣ICP备05003135号